建筑在以下情况下通常需要进行植筋加固,这是一种通过在既有混凝土结构中钻孔、注入结构胶并植入钢筋,以增强结构承载能力或修复损伤的常见技术手段:
荷载增加:当建筑使用功能改变(如住宅改商铺、增加楼层或设备)导致原设计荷载不足时,需通过植筋加固梁、板、柱等构件,提升其抗弯、抗剪或抗压承载力。
设计缺陷:原结构设计存在强度不足或配筋不合理,需通过植筋补充钢筋以弥补缺陷。
混凝土开裂或剥落:因地震、火灾、腐蚀或长期荷载作用导致混凝土开裂、钢筋锈蚀或保护层脱落,需植筋修复并增强局部结构。
施工缺陷:如原施工中钢筋漏放、错位或锚固长度不足,需通过植筋补救。
新增构件连接:在加建楼层、扩建阳台或连接新旧结构时,需植筋实现新旧混凝土的有效锚固,确保整体稳定性。
设备基础加固:安装大型设备(如电梯、水箱)时,需植筋增强基础承载力或连接强度。
抗震等级提升:根据现行抗震规范,若原建筑抗震能力不足(如老旧建筑未考虑抗震设计),需通过植筋增加节点配筋、构造柱或圈梁,提高结构延性和耗能能力。
地震后修复:地震导致结构损伤(如节点破坏、柱端压溃)时,需植筋修复并增强关键部位。
混凝土劣化:在腐蚀性环境(如化工厂、海边)中,混凝土碳化或氯离子侵蚀导致钢筋锈蚀,需植筋替换或补充锈蚀钢筋。
材料老化:长期使用后混凝土强度降低,需植筋结合碳纤维布等材料进行复合加固。
钢筋位置偏差:施工中钢筋位置偏差超过规范允许值,需植筋调整或补充钢筋。
预埋件缺失:原设计预埋件未预留或位置错误,需植筋后安装锚栓或连接件。
1、施工便捷:无需大面积拆除,对原结构损伤小。
2、灵活性高:可针对局部或整体结构进行加固。
3、成本较低:相比其他加固方法(如外包钢、粘贴钢板),植筋材料和人工成本较低。
1、专业设计:需由结构工程师根据检测结果制定加固方案,确保植筋位置、深度和间距符合规范。
2、材料质量:使用合格的结构胶和钢筋,避免因材料问题导致加固失效。
3、施工规范:钻孔、清孔、注胶和植入钢筋等工序需严格按规范操作,确保锚固质量。
1、老旧住宅加装电梯时,需在原结构柱上植筋连接电梯井道。
2、商场改造为仓库后,楼面荷载增加,需植筋加固梁板。
3、地震后学校建筑需植筋修复柱端破坏,并增设抗震构造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