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板粘钢加固是通过 A
级环氧结构胶将钢板与楼板受拉区(通常为板底)紧密粘结,利用钢板高强度特性补足楼板承载力的加固技术,广泛用于住宅改商铺、加装设备、楼板开裂修复等场景。其核心是确保
“钢板与混凝土协同受力”,需严格遵循 “基层处理 - 钢板制备 - 胶层施工 - 固化养护 - 质量验收”
的流程,每一步均直接影响加固效果,下面加固之家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楼板粘钢加固的施工方法。
1. 确定核心技术参数(依据设计方案)
钢板参数:明确钢板材质(推荐 Q235 低碳钢,抗拉强度≥235MPa)、厚度(通常 3-6mm,过厚易导致粘结不密实,过薄承载力不足)、尺寸(宽度根据楼板受力区域确定,如荷载集中区用 200-300mm 宽钢板,长度需覆盖受力薄弱段并延伸至支座≥100mm);
胶层参数:结构胶需符合《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GB 50367-2013》的 A 级胶要求(粘结强度≥2.5MPa,耐温性 - 30℃~60℃),胶层厚度控制在 2-3mm(过厚易空鼓,过薄易局部无胶)。
2. 准备材料与专用工具
核心材料:A 级环氧结构胶(双组分,需按比例混合)、Q235 冷轧钢板
基层处理工具:角磨机(配砂轮片)、凿子、高压吹风机、棉丝、工业酒精
钢板处理工具:砂纸(80-120 目)、脱脂棉、丙酮、钢板裁剪机
胶层施工工具:胶枪、刮板(橡胶材质)、抹子、胶带(美纹纸)
检测工具:空鼓检测锤(小铁锤)、卷尺、厚度卡尺
1. 第一步:基层处理(决定粘结效果的核心前提)
楼板基层需达到 “无粉尘、无油污、有粗糙度” 的要求,具体操作:
(1)表面打磨:用角磨机(装砂轮片)沿楼板受力方向打磨板底混凝土表面,去除表层浮浆、碳化层,直至露出新鲜骨料(打磨深度约 1-2mm);若有蜂窝、麻面,需用修补胶找平(表面平整度误差≤2mm,避免胶层厚度不均);
(2)清洁除污:用高压吹风机吹净打磨产生的粉尘,再用蘸工业酒精的棉丝擦拭表面,清除油污、水渍(若油污严重,需用丙酮反复擦拭,确保无残留);
(3)裂缝处理:若楼板有裂缝(宽度>0.2mm),需先采用压力灌浆法注入裂缝修补胶,待胶完全固化(常温 24 小时)后再进行下一步,避免裂缝扩展影响粘结。
2. 第二步:钢板制备与处理(确保钢板与胶层可靠结合)
(1)裁剪与成型:根据设计尺寸,用钢板裁剪机将钢板裁切成所需形状(如长条状、片状),裁剪后用角磨机打磨钢板边缘,去除毛刺(避免划伤胶层或施工人员);
(2)除锈除油:用 80 目砂纸沿钢板长度方向打磨表面,去除铁锈、氧化皮(打磨至露出金属光泽),再用蘸丙酮的脱脂棉擦拭钢板两面,清除打磨粉尘与油污(钢板表面油污会直接导致胶层粘结失效,必须彻底清除);
(3)预贴定位:将处理好的钢板临时贴合在楼板基层上,用卷尺核对位置(确保钢板覆盖受力薄弱区,延伸至支座长度达标),并用美纹纸标记钢板边缘,避免后续施工移位。
3. 第三步:结构胶配置(严格控制配比与搅拌)
(1)配比称重:按结构胶说明书要求(通常 A 组分:B 组分 = 2:1 或 3:1,需以具体产品为准),用电子秤精确称量双组分胶(配比误差≤±2%,配比不当会导致胶层强度不足或固化异常);
(2)充分搅拌:将称量好的 A、B 组分倒入干净容器中,用电动搅拌器(转速 300-500 转 / 分钟)沿同一方向搅拌,搅拌时间≥3 分钟,直至胶液颜色均匀、无明显颗粒或条纹(避免搅拌不均导致局部固化不良);
(3)静置消泡:搅拌完成后,将胶液静置 5-10 分钟,待胶中气泡自然上浮消散(若气泡过多,可轻轻敲击容器壁辅助消泡,避免胶层空鼓)。
4. 第四步:胶层施工与钢板粘贴(确保胶层饱满无空鼓)
(1)涂胶:用抹子将配置好的结构胶均匀涂抹在楼板基层(标记区域内)和钢板贴合面,基层涂胶厚度 1-1.5mm,钢板涂胶厚度 1-1.5mm,总胶层厚度控制在 2-3mm;涂胶时需在钢板边缘预留 5-10mm 的 “溢胶槽”,便于后续检查胶层饱满度;
(2)粘贴:将涂好胶的钢板缓慢贴合在楼板基层上,对准美纹纸标记位置,用手或橡胶锤轻轻敲击钢板表面(从中间向边缘敲击),促使胶层均匀分布并排出气泡;同时观察钢板边缘是否有胶液溢出(溢出胶液证明胶层饱满,若未溢出需补胶);
(3)加压固定:若钢板面积较大(单块面积>0.5㎡),需用膨胀螺栓或重物(如沙袋,荷载≥0.2MPa)加压固定,确保钢板与基层紧密贴合,避免胶层固化前钢板移位;加压后需再次检查边缘溢胶情况,若局部无溢胶,需撬开钢板补胶。
5. 第五步:固化养护(保障胶层达到设计强度)
(1)养护环境:固化期间需保持环境温度 5-35℃(若温度低于 5℃,需采取保温措施,如覆盖保温棉;温度高于 35℃,需遮阳降温,避免胶层过快固化产生内应力);禁止在养护期间扰动钢板(如碰撞、踩踏);
(2)养护时间:常温(20-25℃)下,固化时间≥72 小时;若采用快干型结构胶,需按说明书缩短养护时间,但最短不低于 24 小时;固化期间需定期检查胶层是否有开裂、脱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去除固定件:养护到期后,先拆除加压重物或膨胀螺栓(拆除膨胀螺栓后,需用结构胶填补螺栓孔),再撕掉美纹纸,清理钢板边缘多余的胶液(用刀片轻轻刮除,避免损伤胶层)。
6. 第六步:防腐处理(延长钢板使用寿命)
钢板暴露在空气中易锈蚀,需在固化完成后做防腐处理:
(1)若钢板位于室内干燥环境(如住宅楼板),可涂刷 2 遍防锈漆(环氧富锌底漆),干膜厚度≥60μm;
(2)若钢板位于潮湿或户外环境(如地下室楼板、露台楼板),需先涂防锈漆,再涂刷 1 遍防腐面漆(如聚氨酯面漆),总干膜厚度≥120μm;
(3)防腐涂层需覆盖钢板全部暴露面,包括边缘与螺栓孔填补处,避免局部锈蚀引发整体失效。
1. 外观验收
检查钢板粘贴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偏差≤5mm),钢板表面平整、无翘曲,边缘胶层连续无开裂;
检查防腐涂层是否均匀、无漏涂、无流挂,干膜厚度用厚度卡尺检测,需满足设计要求。
2. 空鼓检测(关键性能指标)
用小铁锤轻击钢板表面(敲击间距 200-300mm),通过声音判断空鼓:清脆声为密实,沉闷声为空鼓;
空鼓面积需满足:单个空鼓面积≤100cm²,且空鼓总面积≤钢板总面积的 5%;若空鼓面积超标,需在空鼓处钻孔(孔径 3-5mm),注入结构胶补胶,补胶后再次检测直至合格。
(1)禁止用非标胶:避免使用普通 AB 胶、玻璃胶替代 A 级环氧结构胶,此类胶粘结强度低、耐老化差,长期使用易出现胶层脱落;
(2)钢板处理不敷衍:若钢板除锈不彻底或残留油污,会导致胶层与钢板粘结力不足,后期易出现 “钢板剥离” 现象,必须严格按步骤除锈除油;
(3)养护期不提前受力:固化未到期时,禁止在楼板上堆放重物或进行后续施工,避免胶层未达到强度即受力,导致粘结失效;
(4)高空作业防坠落:楼板粘钢多为高空作业(如板底施工),需搭设稳固的脚手架,施工人员系安全带,避免工具或钢板坠落伤人。
通过以上规范流程施工,楼板粘钢加固可有效提升楼板承载力(通常可提升 30%-50%),且施工周期短(单块钢板从准备到养护完成约 5-7 天)、对楼板空间影响小(钢板厚度仅 3-6mm),是楼板加固的高效技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