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结构加固从检测到施工需遵循检测鉴定、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组织、加固施工、工程验收六大核心流程,并需针对不同结构类型选择适配的加固方法。下面加固之家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房屋结构加固从检测到施工。
1、资料收集
调取地质勘测报告、设计图纸、施工记录、竣工验收资料等,审核房屋实体与图纸的一致性。若缺失图纸,需现场测绘补全。
调查房屋历史使用情况,包括维修加固记录、用途变更、灾害损坏及修复记录等。
2、现场检测
结构损伤检测:检查墙体、框架、楼板、屋顶等构件的裂缝、变形、腐蚀、老化等损伤情况。
几何尺寸测量:使用钢卷尺、测厚仪等工具检测框架柱、梁的截面尺寸及楼板厚度。
材料性能检测:抽样检测钢筋数量、直径、间距,验证主筋和箍筋锈蚀情况;通过回弹法、钻芯法等检测混凝土强度。
环境影响评估:检测地基土壤承载力、基础变形(如倾斜、沉降)、地下室防水措施有效性等。
3、综合分析
根据检测数据,评估结构承载能力、耐久性及抗震性能,识别安全隐患,提出处理建议。
编写检测鉴定报告,内容涵盖工程概况、检测方法、结果分析、结论与建议等。
1、设计原则
遵循“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保证质量”的原则,兼顾新增结构与旧结构的协同受力。
满足建筑使用功能及结构规范要求,同时考虑施工可操作性。
2、加固方法选择
基础加固:
扩大基础底面积法:通过浇筑新混凝土扩大基础面积,提升承载力。
锚杆静压桩法:利用建筑物自重作为反力,将桩逐段压入地基土中,增强基础稳定性。
墙体加固:
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法:在墙体两侧铺设钢筋网并涂抹水泥砂浆,提高抗剪和抗压能力。
增设扶壁柱法:在墙体两侧增设混凝土扶壁柱,增强稳定性。
梁、板加固:
粘贴碳纤维布法:将碳纤维布用结构胶粘贴在梁、板受拉区,提升抗弯能力。
粘钢加固法:在梁、板受拉区粘贴钢板,通过结构胶实现共同受力。
柱加固:
增大截面法:在柱四周浇筑混凝土并增配钢筋,提高承载能力。
外包钢加固法:用角钢、钢板等包裹柱体,通过缀板连接形成整体,提升抗压、抗剪和抗弯能力。
抗震加固:
增设构造柱和圈梁:在墙体交接处、楼梯间等位置增设构造柱,在楼盖和屋盖处增设圈梁,增强整体性和抗震性能。
减震装置安装:在关键部位安装阻尼器等减震装置,消耗地震能量。
1、被加固构件验算:根据加固方案,对梁、板、柱等构件进行承载力验算,确保满足规范要求。
2、构造处理:设计新增结构与原结构的连接构造,如植筋、焊接等,确保协同受力。
3、施工图绘制:绘制详细的加固施工图,包括节点大样、材料规格、施工说明等。
1、施工顺序:遵循“从下到上”的原则,先加固基础,再加固墙柱、主梁、次梁和楼板。
2、支承要求:对需改造部位及相邻区域进行支承,复核施工阶段承载力,确保安全。
3、拆除处理:剔除需拆除部分的混凝土时,采用静力切割等无损或低损伤方法,避免对原结构造成二次破坏。
1、基础加固施工:
扩大基础底面积法:在原基础周边浇筑新混凝土,注意控制施工质量,确保新老基础结合紧密。
锚杆静压桩法:按设计要求开凿压桩孔和锚杆孔,逐段压入桩体并连接牢固。
2、墙体加固施工:
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法:清理墙面后铺设钢筋网,分层涂抹水泥砂浆,注意养护防止开裂。
增设扶壁柱法:按设计尺寸支模浇筑混凝土,确保扶壁柱与墙体可靠连接。
3、梁、板加固施工:
粘贴碳纤维布法:表面处理后涂刷底胶,粘贴碳纤维布并加压固化,注意防护处理防止火灾。
粘钢加固法:配置结构胶后粘贴钢板,检验粘贴效果并做好维护。
4、柱加固施工:
增大截面法:按设计尺寸支模浇筑混凝土,注意振捣密实和养护及时。
外包钢加固法:包裹型钢后通过缀板连接,做好防锈防火处理。
5、抗震加固施工:
增设构造柱和圈梁:按设计位置支模浇筑混凝土,确保与墙体可靠连接。
减震装置安装:按设计要求安装阻尼器等装置,并进行调试检测。
1、材料验收:检查加固材料的质量合格证明文件,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检验。
2、施工过程验收:对各加固工序进行中间验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3、竣工验收:加固工程完成后,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全面验收,检查加固效果是否符合预期。
上一篇: 建筑上什么叫二次结构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