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筋加固是一种通过在混凝土、墙体等基层中植入钢筋(或螺栓),利用专用结构胶粘结形成可靠连接的加固技术,主要用于解决结构构件之间的连接、新增构件与原结构的锚固等问题。下面加固之家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房屋需要进行植筋加固的常见场景:
1、新增构件与原结构连接
如在原有混凝土梁、柱上新增次梁、挑梁、雨棚等,需通过植筋将新增构件的钢筋锚固到原结构中,确保荷载有效传递。
示例:住宅中拓宽阳台时,新增的阳台梁钢筋需植入原墙体或圈梁内,形成整体受力。
2、墙体拆改后补强
拆除非承重墙后,若需在原位置增设门框、窗框或轻型隔墙,需通过植筋固定边框龙骨或连接件,增强稳定性。
若拆除的墙体涉及部分承重功能(如配重墙),需在周边构件(梁、柱)上植筋,浇筑混凝土构造柱或过梁,弥补结构承载力损失。
3、扩大构件截面加固
采用 “增大截面法” 加固梁、柱、板时,新增钢筋需通过植筋与原构件钢筋连接(如梁底新增受拉钢筋植入支座柱内),确保新、旧钢筋协同受力。
1、钢筋锈蚀或断裂修复
当原结构钢筋因腐蚀、火灾等原因导致截面削弱或断裂时,需植入新钢筋替代受损钢筋,恢复构件的承载能力。
示例:老房混凝土柱钢筋锈蚀严重,可在柱内植入新钢筋,配合增大截面法加固,补充抗拉、抗压性能。
2、构件裂缝处理后的补强
对于因受力不当产生的结构性裂缝,修复后若需增强构件整体性,可通过植筋在裂缝周边增设拉结钢筋,限制裂缝再次扩展。
1、抗震性能不足的补强
老旧房屋(如预制板房、砌体结构)未满足现行抗震规范要求时,需通过植筋增设构造柱、圈梁、拉结筋等,增强结构抗震整体性。
示例:砌体墙与框架柱之间未设拉结筋,地震时易出现墙体脱落,可通过植筋在柱上植入拉结筋,与墙体连接,提高抗震能力。
2、节点构造缺陷修复
原结构节点(如梁柱节点、主次梁连接点)设计或施工存在缺陷(如钢筋锚固长度不足),需通过植筋延长钢筋锚固,优化节点受力性能。
1、荷载增加后的结构适配
房屋用途改变(如住宅改办公室、仓库)导致荷载增大,需对梁、板、柱等构件加固,新增的受力钢筋需通过植筋与原结构锚固。
示例:楼板增加大型设备时,需在板底植筋浇筑加固带,分散设备荷载。
2、基础或地基加固的辅助
当地基沉降导致基础受力不均时,在基础加固(如注浆、增设桩基)过程中,可能需通过植筋将新增基础构件(如承台、联系梁)与原基础连接,形成整体受力体系。
总结:植筋加固的核心作用
植筋加固的核心是解决 “连接” 问题 —— 当新、旧结构需要协同受力,或原结构存在连接缺陷时,通过植筋实现可靠锚固。其适用场景的本质是:需要在已有结构上新增受力构件、修复连接缺陷,或通过新增钢筋提升结构整体性时,均需考虑植筋加固。
施工时需注意:植筋深度、钢筋型号、结构胶强度需通过计算确定,且必须由专业人员操作,确保粘结强度和锚固可靠性,避免因植筋失效导致加固失败。
上一篇: 植筋加固如何保障结构整体性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