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植筋深度必须严格遵循国家标准,主要依据《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13)
和《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13)。植筋深度不足将导致锚固失效、混凝土劈裂等严重安全隐患,规范对不同场景有明确规定:

混凝土植筋深度规范要求如下:
一、核心规范依据
1、《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2013)
基本要求:植筋深度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不得低于规范规定的最小值。
推荐范围:
普通受拉钢筋:15倍钢筋直径(15d)至20倍钢筋直径(20d)。
普通受压钢筋:10倍钢筋直径(10d)至15倍钢筋直径(15d)。
轻型结构或次要部位:可取10d至12d。
高强度钢筋或关键受力部位:可能要求20d以上。
混凝土强度影响:高强度混凝土可适当减少植筋深度,低强度混凝土需增加。
2、《混凝土结构植筋系统技术规程》(T/CECS 1847-2025)
最小深度要求:钻孔深度需满足 max{15d, 100mm}(d为钢筋直径)。
示例:直径12mm的钢筋,最小孔深为180mm(15×12mm)。
抗震设计调整:植筋深度需增加20%(低强度混凝土增加25%-30%)。
悬挑结构修正系数:植筋深度需乘以1.5倍修正系数。
大直径钢筋附加要求:直径大于25mm的钢筋,最小深度需≥300mm。
3、《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13)
锚固长度计算:
受拉钢筋:最小锚固长度取三者最大值 max(0.3ls; 10d; 100mm)。
受压钢筋:最小锚固长度取 max(0.6ls; 10d; 100mm)。
ls计算公式:ls = 0.2ɑsptdfy/fbd(ɑspt为防劈裂系数,d为钢筋直径,fy为钢筋抗拉强度,fbd为胶粘剂粘结强度)。

二、特殊工况调整
1、抗震设计:
植筋深度需增加20%,低强度混凝土(如C20以下)需增加25%-30%。
示例:悬挑结构按240mm深度施工,在极端天气下表现稳定。
2、悬挑结构:
植筋深度需乘以1.5倍修正系数,确保结构安全性。
3、大直径钢筋(d>25mm):
最小深度需≥300mm,以应对直径增大导致的粘结应力差异(实测显示,25mm钢筋比12mm钢筋在相同15d深度下粘结应力差异可达30%)。
4、光圆钢筋:
用于承重结构时,建议深度比螺纹钢增加20%-30%,以补偿粘结性能不足。
5、混凝土强度等级:
悬挑构件:基材强度≥C25。
普通构件:基材强度≥C20。
低强度混凝土(C20以下):需先进行抗劈裂加固,并通过现场拉拔测试确认。
三、施工与验收要求
1、钻孔与清孔:
钻孔深度和直径需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孔壁保持干净、干燥,无油污和水分。
避免过度振动和冲击,以免影响混凝土结构整体性。
2、植筋胶性能:
应采用改性环氧类或改性乙烯基酯类结构胶粘剂,确保抗压、抗拉和耐久性能。
直径大于22mm的钢筋需采用A级胶。
3、植筋操作:
使用专用工具和设备,确保钢筋垂直植入孔内,避免倾斜和偏移。
植筋完成后,需进行拉拔试验和植筋深度检测,确保锚固力和深度达到设计要求。
4、环境条件:
植筋施工应在适宜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避免极端天气或不利环境。
高温或低温条件下,需采取特殊措施(如使用特种植筋胶或增加固化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