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改造加固施工是一项系统、复杂且专业性强的工程,需经过科学的检测鉴定、设计、施工和验收等环节,才能确保结构安全和改造效果。房屋改造加固施工需遵循严格流程,结合结构类型与损坏程度选择针对性方法,下面加固之家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房屋改造加固的具体施工步骤与常见加固方法:

1、前期检测鉴定
全面检测:委托专业机构对房屋进行结构检测,包括混凝土强度、钢筋配置、裂缝分布、地基承载力等,明确结构损伤程度与加固重点部位。
分析评估:根据检测结果,结合房屋使用功能需求,评估结构承载力是否满足现行规范要求,确定加固范围与目标。
2、加固方案设计
方案制定:由专业结构工程师根据检测报告,结合建筑类型(如混凝土框架、砌体结构)设计加固方案,明确加固方法、材料选择、施工工艺及质量验收标准。
合规性审查:加固方案需符合《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砌体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702)等标准,涉及承重结构改动时需向当地住建部门报备。
3、施工实施
材料准备:选用符合设计要求的材料(如碳纤维布、结构胶、钢板、高强度混凝土等),并确保材料质量合格证明文件齐全。
关键工序控制:
表面处理:清理混凝土表面浮浆、油污,打磨至露出新鲜骨料,裂缝修补后涂刷界面剂。
粘结施工:碳纤维布粘贴时需控制胶层厚度,确保无气泡;粘钢加固时钢板与混凝土间需加压固定,胶液固化后进行防腐处理。
增大截面施工:新增混凝土与原结构界面需凿毛处理,钢筋焊接或机械连接需满足规范要求。
安全防护:设置临时支撑系统(如钢顶撑、脚手架),避免施工荷载导致原结构失稳;高空作业需佩戴安全带,重型机械操作需专人指挥。
4、质量验收
过程检查:施工中对关键工序(如胶层厚度、钢筋焊接质量)进行实时检查,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竣工验收:加固完成后进行荷载试验或无损检测,验证结构承载力提升效果,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1、碳纤维加固法
原理:通过结构胶将碳纤维布粘贴于混凝土表面,利用其高强度特性提升构件抗弯、抗剪能力。
适用场景:梁、板、柱等构件轻度损伤(如裂缝、承载力不足),且空间受限无法增大截面时。
优势:施工便捷、耐久性好、几乎不增加结构自重。
注意:需做好防火处理,粘贴质量依赖基层处理。
2、粘钢加固法
原理:用结构胶将钢板粘贴于混凝土受拉区,使钢板与原构件协同受力。
适用场景:梁、板等受弯构件补强,或柱抗压、抗剪能力不足时。
优势:施工周期短、对建筑外观影响小。
注意:钢板需防腐处理,潮湿环境胶粘强度会降低。
3、增大截面加固法
原理:在原构件表面浇筑混凝土并补配钢筋,形成组合截面。
适用场景:梁、柱等构件承载力严重不足,需大幅提高强度时。
优势:技术成熟、可靠性高。
注意:湿作业时间长,可能减少建筑净高。
4、外包钢加固法
原理:在混凝土构件外围包裹型钢(如角钢、槽钢),通过缀板连接形成整体。
适用场景:柱子抗压能力或框架节点需快速提升时。
优势:承载力提升显著,施工便捷。
注意:需确保型钢与原构件可靠连接。
5、预应力加固法
原理:对构件施加体外或体内预应力,抵消部分荷载应力。
适用场景:大跨度梁、板等需控制变形或裂缝扩展时。
优势:显著提升承载力,改善使用性能。
注意:施工复杂,需专业设备与精准控制。
6、地基基础加固
方法:包括注浆加固、锚杆静压桩、扩大基础底面积等。
适用场景:地基沉降不均导致建筑开裂、倾斜时。
注意:需根据地质条件选择合适方法,工期较长且造价较高。
1、避免盲目施工:严禁凭经验改动承重结构,必须依据检测鉴定结果设计加固方案。
2、保护原结构:施工时避免对原构件造成二次损伤,如钻孔需避开原有钢筋。
3、定期复查:加固后建议每1-3年检查裂缝变化及加固材料与原结构结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