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粘钢加固方法是通过高性能环氧树脂类胶黏剂将钢板粘贴于混凝土构件表面,形成共同受力的复合体,以提升结构承载能力和刚度的加固技术。下面加固之家就从原理、适用范围、材料要求、施工流程、优缺点及注意事项六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粘钢加固的核心在于利用高性能环氧树脂类胶黏剂,将薄钢板与混凝土构件紧密结合,形成一个共同工作的复合体。这种连接方式使得钢板能够承担外部载荷的一部分,从而减轻混凝土的压力,提高整个结构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粘钢加固方法特别适用于以下场景:
1、主要承重构件补强:如梁、柱、板等,当这些构件的承载能力不足时,可通过粘钢加固来提升其强度和刚度。
2、老化建筑补强:对于抗震性能差的老化建筑,粘钢加固是一种有效的补强手段。
3、承重增加需求:当建筑物需要增加楼层或改变使用功能,导致承重需求增加时,粘钢加固可以提供额外的承载力。
4、结构修复:针对受损结构的紧急修复,如地震后的补救措施,粘钢加固能够快速恢复结构的完整性。
1、钢板:
材质:一般选用3号钢、16锰钢或Q235钢等,这些钢材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塑性。
厚度:通常在2~6mm之间,可根据工程实际需要设计确定。特殊情况时可适当加厚,但材料的各项性能指标应符合相应行业及有关规范的要求。
表面处理:钢板粘贴前需进行除锈和粗糙处理,打磨纹路应与钢板受力方向垂直,以提高粘结强度。
2、胶黏剂:
类型:主要采用环氧类粘接剂,这类胶黏剂具有粘结强度高、耐久性好等优点。
性能:胶黏剂的各项性能指标应符合国家标准《工程结构加固材料安全性能鉴定技术规范》GB50728-2011的规定。对于设计使用年限超过30年的结构胶,还应通过耐湿热老化能力和耐长期应力作用能力的检验。

1、粘贴面处理:
混凝土表面:凿除水泥砂浆或砖面层后打磨,直至完全露出新面。对于存在裂缝的梁、板构件,在打磨前应先进行补缝处理。打磨完成后,用压缩空气吹净表面粉尘,并用工业丙酮清洗表面。
钢板表面:进行除锈和粗糙处理,打磨完成后用工业丙酮进行清洗。
2、卸荷:
为减轻和消除后粘钢板的应力、应变滞后现象,粘钢板前宜对构件适量进行卸荷。
3、胶粘剂配制:
按照胶粘剂生产厂家提供的工艺条件配制粘钢胶。将a、b组份分别搅拌均匀后,按比例倒入容器,用电动搅拌器或其它棒材进行匀速搅拌,直到呈色一致为止。一般一次调胶重量以6~10kg为宜。
4、涂胶和粘贴:
把搅拌均匀的胶涂抹到被粘物表面,一般情况下胶层厚2mm,中间厚两边薄。
将钢板粘贴到预定位置,用手锤沿粘贴面轻轻敲击钢板,如无空洞声,表示已粘贴密实;否则应剥下钢板补胶,重新粘贴。
5、固定、加压:
粘贴完成之后立即进行加压,使胶液从钢材四周不停的溢出。
加压过程中,根据所选择的加压方式采取不同的加压方法。
6、固化、卸加压固定系统:
粘钢胶在常温下固化,24小时后即可卸出加压和固定设施。三天后即可受力使用。若气温低于15℃,应采取人工加温措施。
7、检验:
施工完毕后,可以采用小锤轻轻敲击的方法进行检查,或采用超声波探测粘结密实度。
非锚固区粘钢面积不得小于70%,锚固区粘结面积少于90%则此粘接无效,应剥下重新粘结。
8、防腐处理:
清理钢板余胶至原钢材面,先刷一道防锈漆,待干后,再刷第二道防锈漆。有防火要求时,按规定涂刷防火涂料。
1、优点:
施工简便快捷:粘钢加固工艺相对成熟,施工流程清晰,能够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快速完成施工任务。
对结构影响小:与其它加固方法相比,粘钢加固对原结构的损伤较小,几乎不增大原结构物的尺寸和重量。
适用性广:粘钢加固法适用于多种类型的结构构件和加固场景,如梁、柱、板等主要承重构件的补强,以及老化建筑、承重增加需求、结构修复等场景。
经济合理:由于施工快,避免或减少工厂停产时间,节约加固材料,与其它加固方法比较,粘贴加固的费用大为节省,经济效益很高。
2、缺点:
粘结剂质量及耐久性影响加固效果:粘结剂的质量及耐久性是影响加固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如果粘结剂质量不佳或耐久性不足,可能导致钢板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强度降低,从而影响加固效果。
1、环境条件:
粘钢加固施工应在环境温度不超过5~60℃、相对湿度不大于70%及无化学腐蚀的条件下进行。否则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当构件混凝上强度等级低于C15时,不宜采用粘钢加固法。
2、施工安全:
结构胶粘剂应密封储存,远离火源,避免阳光照射。
胶粘剂的配制和使用场所应保持通风良好。
现场施工人员应采取有效的劳动保护措施。
施工现场应配备消防器材,并有专人负责现场安全。
3、质量控制:
粘钢加固施工应严格按工艺流程进行专业化施工,确保每一步都符合规范要求。
施工过程中应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和控制,确保加固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上一篇: 包钢加固能提高强度多少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