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加固施工是确保结构安全、延长使用寿命的关键环节,需从施工前准备、施工过程控制、安全与环保管理到后期验收维护全流程把控。下面加固之家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房屋加固施工的具体注意事项及要点:
1、专业评估与设计
结构检测:委托专业机构对房屋进行全面检测,明确损伤部位、程度及原因(如地基沉降、材料老化、设计缺陷等)。
加固方案:根据检测结果,由具备资质的设计单位制定加固方案,明确加固方法(如增大截面、粘钢加固、碳纤维布加固等)、材料规格及施工工艺。
审批备案:涉及建筑结构变动的加固工程,需向当地住建部门申请施工许可,确保合规性。
2、材料与设备准备
材料验收:检查加固材料(如结构胶、钢板、碳纤维布、混凝土等)的质量证明文件,确保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标准(如GB 50728《工程结构加固材料安全性鉴定技术规范》)。
设备检查:对施工机械(如切割机、灌浆泵、张拉设备等)进行调试,确保性能稳定、安全可靠。
3、现场清理与保护
拆除障碍物:清除加固区域内的杂物、非承重构件,为施工创造条件。
周边保护:对邻近建筑、管线、道路等采取防护措施(如搭设防护棚、设置警戒线),避免施工影响。
1、基础加固注意事项
地基处理:若地基沉降导致结构倾斜,需先进行地基加固(如注浆加固、树根桩、锚杆静压桩等),再处理上部结构。
防水处理:基础加固后,需做好防水层,防止地下水渗入导致二次损伤。
2、主体结构加固要点
混凝土结构:
增大截面法:新增混凝土与原结构需紧密结合,界面处理(如凿毛、涂刷界面剂)是关键。
粘钢加固:钢板与混凝土表面需打磨平整,结构胶涂抹均匀,固化期间避免振动。
碳纤维布加固:基层处理需彻底(无油污、浮尘),碳纤维布搭接长度符合规范(一般≥200mm)。
砌体结构:
增设构造柱或圈梁: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需符合抗震要求,避免出现蜂窝麻面。
墙体加固:采用钢筋网砂浆面层时,需确保钢筋与墙体可靠连接(如穿墙螺栓固定)。
3、施工工艺规范
顺序控制:遵循“先基础后上部、先加固后装修”的原则,避免交叉作业干扰。
温度与湿度:结构胶施工需在5℃~35℃环境下进行,湿度过高(>85%)时需采取除湿措施。
养护时间:新增混凝土或砂浆需按规范养护(如覆盖保湿、洒水养护),确保强度达标。
1、施工安全
人员防护:施工人员需佩戴安全帽、安全带、防尘口罩等防护用品,高处作业需搭设脚手架或操作平台。
临时支撑:对需拆除或改造的构件,先设置临时支撑,防止结构失稳坍塌。
用电安全:施工现场用电需符合“三级配电、两级保护”要求,避免私拉乱接。
2、环保措施
噪音控制: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如避免夜间作业),选用低噪音设备。
粉尘控制:切割、打磨等作业需采取湿法作业或配备除尘设备,减少扬尘污染。
废弃物处理:建筑垃圾需分类存放,及时清运至指定地点,避免随意堆放。
1、验收标准
材料检测:对加固材料进行抽样复检(如结构胶的拉伸强度、碳纤维布的纤维体积含量)。
实体检测:采用无损检测(如超声波、红外热像)或局部破损检测(如钻芯取样)验证加固质量。
荷载试验:对重要结构(如大跨度梁、悬挑构件)进行静载或动载试验,确保承载力达标。
2、长期维护
定期检查:加固后每1~2年进行一次结构检查,重点关注加固部位及周边区域。
防腐处理:对钢结构加固件定期涂刷防锈漆,延长使用寿命。
使用限制:避免在加固部位集中堆放重物或擅自改动结构,防止超载导致二次损伤。
1、加固效果不佳
原因:界面处理不当、材料质量差、施工工艺错误。
预防:严格按规范处理界面,选用合格材料,加强施工过程监督。
2、施工安全风险
原因:临时支撑不足、高处作业未防护、用电不规范。
预防:编制专项安全方案,加强安全交底,设置专职安全员。
3、环保不达标
原因:粉尘控制措施缺失、废弃物随意丢弃。
预防:配备降尘设备,建立废弃物管理制度,确保合规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