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加固补强需根据房屋结构类型、损伤程度及使用需求,选择科学合理的加固方法,并遵循规范施工流程。下面加固之家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房屋加固补强的详细步骤和常见方法:
1、结构检测与评估
专业检测: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对房屋进行全面检测,包括混凝土强度、钢筋配置、裂缝宽度、沉降情况等。
损伤分析:明确房屋损伤原因(如地基沉降、材料老化、设计缺陷、地震或台风影响等),确定加固重点区域。
承载力验算:根据检测结果,计算结构当前承载力,对比设计要求,确定加固需求。
2、制定加固方案
方法选择:根据损伤类型和部位,选择合适的加固方法(如增大截面、粘钢、碳纤维布、外包钢等)。
材料选型: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加固材料(如高强混凝土、结构胶、碳纤维布等)。
施工规划:制定施工顺序、工期安排及安全措施,避免对原结构造成二次损伤。
1. 增大截面加固法
原理:通过增加原构件的截面面积和配筋,提高承载力。
适用场景:梁、板、柱等构件承载力不足,或需提高抗震性能。
施工要点:
凿除原构件表面疏松层,露出坚实基面。
植筋或焊接新增钢筋,确保与原结构可靠连接。
支模浇筑高强混凝土,养护至设计强度。
2. 粘钢加固法
原理:用结构胶将钢板粘贴在构件表面,共同受力。
适用场景:梁、板受弯加固,柱轴压比不足。
施工要点:
表面处理:打磨至露出金属光泽,无油污、锈蚀。
配胶涂刷:选用专用结构胶,均匀涂刷于钢板和混凝土表面。
加压固定:用螺栓或夹具固定钢板,排除气泡,确保胶层均匀。
固化养护:常温下固化24-72小时,避免扰动。
3. 碳纤维布加固法
原理:用环氧树脂胶将碳纤维布粘贴在构件表面,提高抗拉、抗剪能力。
适用场景:梁、板、柱受弯或受剪加固,尤其适用于空间受限或需轻量化的场景。
施工要点:
基层处理:打磨平整,修补裂缝,涂刷底胶。
裁剪布材:按设计尺寸预留搭接长度,避免扭曲。
涂胶粘贴:均匀涂刷浸渍胶,顺纤维方向滚压排气。
多层粘贴:每层间隔时间控制在60分钟内,确保胶体未固化。
固化养护:常温下固化7天,避免重物撞击。
4. 外包钢加固法
原理:在构件四周包以型钢,通过焊接或灌浆形成整体。
适用场景:柱轴压比不足,或需显著提高承载力的场景。
施工要点:
型钢加工:按设计尺寸切割、焊接型钢框架。
表面处理:打磨型钢和混凝土表面,涂刷防锈漆。
安装固定:用螺栓或焊接将型钢固定在构件四周。
灌浆填充:灌注高强无收缩灌浆料,确保密实。
5. 基础加固法
原理:针对地基沉降或承载力不足,采用注浆、锚杆静压桩等方法。
适用场景:地基不均匀沉降导致房屋倾斜或开裂。
施工要点:
注浆加固:钻孔注入水泥浆或化学浆液,填充空隙,提高地基承载力。
锚杆静压桩:在基础两侧压入预制桩,通过锚杆与基础连接,形成复合基础。
1、施工准备
清理现场,搭建脚手架或防护设施。
准备施工材料、设备(如角磨机、空压机、注浆机等)。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培训。
2、基层处理
凿除疏松层,修补裂缝,打磨平整。
涂刷界面剂,增强新旧材料粘结力。
3、加固施工
按设计要求进行植筋、粘钢、贴布或包钢等操作。
严格控制胶体配比、涂刷厚度和固化时间。
多层加固时,确保每层间隔时间符合规范。
4、固化养护
避免扰动加固部位,保持环境通风干燥。
根据材料要求,养护时间一般为7-28天。
5、质量验收
检查加固部位外观(无空鼓、裂缝、翘起等)。
进行承载力测试或动载试验,验证加固效果。
整理施工资料,提交验收报告。
1、安全第一:施工时设置警示标志,佩戴安全防护用品,避免高空坠物或结构坍塌。
2、材料质量: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加固材料,避免使用劣质产品。
3、环境控制:施工环境温度宜在5-35℃之间,湿度不超过85%,否则需采取温控措施。
4、专业施工:加固工程需由有资质的施工单位完成,确保施工质量。
5、后期维护:加固完成后,定期检查加固部位,避免重物撞击或超载使用。
上一篇: 建筑加固补强的应用范围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