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加固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增强结构承载力,以应对荷载增加、结构老化、设计缺陷或功能改造等需求。不同结构构件(梁、板、柱、墙体等)的加固方法各有侧重,需结合构件类型、受力特点及现场条件选择合适方案。下面加固之家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房屋加固增强结构承载力的方法。
梁是承受竖向荷载的主要构件,承载力不足易导致跨中挠度超标、梁端剪切破坏,常用加固方法包括:
1. 粘贴碳纤维布 / 钢板加固(受弯为主)
原理:在梁底受拉区粘贴碳纤维布(或钢板),利用其高强度分担拉力,提高受弯承载力;若梁端抗剪不足,可在梁侧面粘贴 U 型碳纤维布或钢板条。
优势:不增加梁体自重,施工快,适合不允许增大截面的场景(如层高受限)。
案例:楼板新增设备导致梁荷载增加,通过梁底粘贴 2 层碳纤维布(300g/m²),受弯承载力可提升 30%-50%。
2. 增大截面加固(综合提升)
操作:在梁底、梁侧浇筑混凝土,增加截面高度和宽度(如原梁高 500mm 增至 650mm),并配新增钢筋(受拉筋、箍筋)。
适用场景:梁承载力严重不足(如荷载增加 50% 以上),且空间允许增大截面。
注意:新增混凝土需与原梁凿毛处理并植筋连接,确保协同受力。
3. 体外预应力加固(大跨度梁)
原理:在梁体外设置预应力钢索(如钢绞线),通过张拉产生反向弯矩,抵消部分荷载效应,降低梁体应力。
优势:能大幅提高承载力(可提升 50%-100%),减少挠度,适合厂房吊车梁、桥梁等大跨度构件。
楼板承载力不足易导致开裂、下沉,常见于新增设备、楼板开洞后,加固方法包括:
1. 粘贴碳纤维布加固
操作:在楼板底面(受拉区)沿短跨方向粘贴碳纤维布,形成 “正交网格” 或单向布,增强抗弯能力。
特点:适合小幅度提升承载力(如增加 20%-30%),不影响层高,施工时无需中断使用。
2. 增设叠合层加固
原理:在原楼板上浇筑 50-100mm 厚混凝土叠合层,配置双向钢筋,与原楼板共同受力,相当于增厚楼板。
适用场景:需大幅提升承载力(如改造成仓储空间),或楼板表面破损严重时。
注意:需验算原楼板承重新增叠合层的重量,必要时先加固梁。
3. 增设钢梁 / 托梁加固
操作:在楼板下方增设型钢梁(如 H 型钢),两端支撑在墙或柱上,分担楼板荷载。
适用场景:局部荷载过大(如放置重型设备),或楼板开洞后周边承载力不足。
柱子是竖向承重核心,承载力不足会导致结构整体失稳,加固方法需兼顾抗压和延性:
1. 增大截面加固(最常用)
操作:在柱四周包裹混凝土,增加截面尺寸(如方形柱边长从 400mm 增至 500mm),并配纵向钢筋和箍筋。
优势:大幅提高轴心抗压、偏心抗压承载力,同时增强刚度,适合荷载增加或柱体损伤的情况。
2. 外包钢加固(干式 / 湿式)
干式:在柱四周包裹型钢(角钢 + 缀板),型钢与柱之间无粘结,通过螺栓固定,依赖型钢受力。
湿式:型钢与柱之间灌注结构胶或细石混凝土,形成整体受力,承载力更高。
适用场景:空间受限(无法增大截面),需快速加固(如抗震应急加固),承载力可提升 40%-60%。
3. 碳纤维布环向包裹加固
原理:在柱外周环向粘贴碳纤维布,利用其高抗拉强度对柱体形成约束,如同 “紧身衣”,提高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延性(尤其适合抗震加固)。
特点:施工简便,自重增加极小,适合腐蚀性环境(碳纤维布耐锈蚀)。
墙体(尤其是砌体墙)承载力不足易导致开裂、倒塌,常见于抗震加固或墙体开洞后:
1. 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固
操作:在墙体两侧铺设钢筋网(Φ6@200 双向),抹 20-30mm 厚水泥砂浆,通过钢筋网与墙体共同受力,提高抗剪承载力。
适用场景:砌体墙抗震加固,或墙体因酥碱、裂缝导致承载力下降。
2. 增设构造柱与圈梁
原理:在墙体转角、纵横墙交接处增设混凝土构造柱,沿墙高每隔 1-1.5m 设圈梁,通过植筋连接,将墙体连成整体,增强抗侧移能力。
案例:老旧砖房抗震改造中,通过 “构造柱 + 圈梁” 体系,墙体抗剪承载力可提升 50% 以上。
3. 粘贴碳纤维布 / 钢板加固
对混凝土墙,可在表面粘贴碳纤维布(单向或双向)增强抗剪;对砌体墙,需先抹找平层再粘贴,适合小幅度提升承载力。
基础是结构的 “根基”,承载力不足会导致整体沉降,常用方法包括:
1. 扩大基础底面积
在原基础周边浇筑混凝土,扩大底面积(如条形基础加宽 300-500mm),降低地基土压强,适合地基承载力略不足的情况。
2. 锚杆静压桩加固
通过既有基础作为反力架,将预制桩压入地基深层,将荷载传递到坚实土层,适合地基软弱、沉降较大的场景(如房屋倾斜纠偏)。
3. 注浆加固
向基础下方土层注入水泥浆、化学浆液,填充孔隙、胶结土颗粒,提高地基土强度,适合松散砂土、粉土层的加固。
1、先检测后设计:通过专业检测明确构件承载力不足的原因、位置及程度(如混凝土强度、钢筋锈蚀情况),避免盲目加固。
2、协同受力:加固材料(如碳纤维布、新增钢筋)需与原结构可靠连接(如植筋、粘结),确保共同承担荷载。
3、兼顾刚度与延性:尤其在抗震加固中,不仅要提高承载力,还需增强结构的变形能力(如柱体环向包裹碳纤维布提升延性)。
4、最小干预:优先选择对原结构损伤小、不影响使用功能的方法(如粘贴加固优于增大截面)。
通过针对性选择上述方法,可有效增强房屋各构件及整体的结构承载力,满足安全使用或功能升级需求。实际应用中,常需多种方法组合(如 “梁粘贴钢板 + 柱外包钢 + 基础注浆”),以达到最优加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