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底切割(如为增设设备管线、调整标高或修复损伤而切割部分混凝土)会削弱梁的截面高度和承载力,尤其影响抗弯性能(梁的抗弯承载力与截面高度平方成正比),需针对性采取加固措施,恢复其受力性能。梁底切割后的加固措施需根据梁的类型、受力特点及现场条件综合选择,下面加固之家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几种常见且效果显著的加固方法及其操作要点:
原理:通过胶粘剂将钢板粘贴于梁底受拉区域,利用钢板的高强度特性增强梁的抗弯承载力。
适用场景:适用于梁底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不足的情况,尤其适合简支梁加固。
操作要点:
1、表面处理:彻底清除梁底油污、锈蚀及疏松混凝土,打磨至露出坚实基层,确保粘贴面平整干燥。
2、钢板选择:根据计算确定钢板厚度(通常不超过5mm),采用平砂轮打磨至金属光泽,纹路与受力方向垂直。
3、胶粘剂涂刷:使用专用结构胶,按“中间厚边缘薄”原则涂刷,厚度控制在1-3mm,避免气泡产生。
4、钢板粘贴与固定:将钢板按压至预定位置,用锚栓或U形箍进行附加锚固,确保钢板与混凝土紧密结合。
5、防护处理:粘贴完成后涂刷防锈漆,并采用25mm厚1:3水泥砂浆进行防护,防止钢板腐蚀。
原理:利用碳纤维布的高强度、高弹性模量特性,通过结构胶将其粘贴于梁底,形成复合增强层。
适用场景:适用于需要提高梁抗弯、抗剪承载力且对结构自重增加敏感的情况。
操作要点:
1、基层处理:清除梁底剥落、疏松混凝土,打磨至平整度不超过5mm/m,用丙酮擦拭干净。
2、碳纤维布裁剪:根据设计要求裁剪碳纤维布,确保无褶皱、损伤,下料长度预留搭接余量。
3、胶粘剂涂刷:在梁底均匀涂刷结构胶,厚度控制在1-2mm,确保无漏涂、气泡。
4、碳纤维布粘贴:将碳纤维布按压至胶层上,用滚轮反复碾压,确保胶液充分浸透纤维,多层粘贴时需指触干燥后进行下一层施工。
5、表面防护:粘贴完成后,在碳纤维布表面涂刷一层胶粘剂,并采用25mm厚1:3水泥砂浆进行防护。
原理:通过增加梁底混凝土截面面积和配筋量,提高梁的承载力和刚度。
适用场景:适用于梁底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不足且相差较多的情况,或需要同时提高梁抗剪承载力的情况。
操作要点:
1、原结构处理:凿除梁底粉刷层至混凝土基层,清理疏松、破损混凝土,打磨至坚实基层。
2、钢筋绑扎:根据设计要求绑扎新增受力钢筋,与原钢筋采用短筋焊接连接,短筋直径不小于20mm,长度不小于5d,中距不大于500mm。
3、模板支设:根据加固范围支设模板,确保模板刚度、稳定性满足要求,避免漏浆。
4、混凝土浇筑:浇筑高一等级混凝土,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密实,确保新老混凝土结合紧密。
5、养护与拆模:浇筑完成后覆盖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达到设计强度后拆模。
原理:在梁底两侧外包型钢,通过缀板或螺杆连接形成整体,提高梁的承载力和刚度。
适用场景:适用于梁截面尺寸受限且需要大幅度提高承载力的情况。
操作要点:
1、表面处理:清除梁底油污、锈蚀,打磨至露出金属光泽,棱角打磨成半径不小于7mm的圆角。
2、型钢安装:根据设计要求安装角钢或扁钢,采用缀板或螺杆连接,确保型钢与梁底紧密贴合。
3、焊接与注胶:型钢构架焊接完成后,采用压力注胶方式灌注结构胶,确保胶液充满型钢与混凝土之间的缝隙。
4、锚固与防护:型钢两端采用穿孔螺栓或组合型钢箍进行锚固,表面涂刷防锈漆,并采用水泥砂浆进行防护。
上一篇: 梁上打孔怎么避开钢筋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