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梁底加固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加固方法,碳纤维梁底加固是利用碳纤维材料高强度、高弹性模量等特性,通过专用粘结材料将碳纤维片材粘贴于梁底部受拉区,与原梁协同工作,提高梁的承载能力、抗弯性能并控制裂缝扩展的一种加固技术。下面加固之家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碳纤维梁底加固:
碳纤维布:应选用高强度、高弹性模量的碳纤维布,其性能指标需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常见的碳纤维布抗拉强度不低于 3000MPa,弹性模量不低于 2.1×10⁵MPa。根据梁的加固需求,选择合适的规格和厚度,如 300g/m²、600g/m² 等,厚度一般在 0.167mm - 0.334mm 之间。
粘结胶:粘结胶是确保碳纤维布与梁底混凝土有效粘结的关键材料,需具备良好的粘结性能、耐老化性能和抗疲劳性能。其粘结强度应满足在混凝土破坏时,碳纤维布与混凝土之间不发生粘结破坏的要求。
1、表面处理
首先将梁底表面的浮浆、油污、疏松层等杂质清理干净,采用打磨机或钢丝刷将混凝土表面打磨平整,露出坚实的基层,以增加碳纤维布与混凝土的粘结面积和粘结力。
对于梁底存在的裂缝,需进行裂缝修补处理。对于宽度较小的裂缝,可采用灌缝胶进行封闭处理;对于宽度较大的裂缝,需先开凿成 “V” 形槽,然后用水泥砂浆或环氧砂浆进行填充修补。
2、涂刷底层胶:在处理好的梁底表面均匀涂刷一层底层胶,底层胶的作用是增强混凝土表面与粘结胶的粘结性能。涂刷时应注意避免漏刷和流坠,待底层胶固化后(一般根据胶的使用说明,在常温下固化时间为 12 - 24 小时),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
3、裁剪碳纤维布:根据梁底的尺寸和加固设计要求,准确裁剪碳纤维布。裁剪长度应考虑到梁的跨度、锚固长度等因素,一般要求碳纤维布在梁端的锚固长度不小于 200mm。同时,要注意碳纤维布的纤维方向应与梁的受力方向一致,以充分发挥碳纤维布的抗拉性能。
4、粘贴碳纤维布:在裁剪好的碳纤维布表面和梁底已涂刷底层胶的部位均匀涂刷粘结胶,然后将碳纤维布缓慢地粘贴在梁底,并用专用的滚筒或刮板从一端向另一端滚压或刮压,排除气泡,使碳纤维布与梁底混凝土紧密贴合,粘结胶饱满度应达到 90% 以上。在粘贴过程中,如发现碳纤维布有褶皱或气泡,应及时进行调整和处理。
5、表面防护:粘贴完成后,待粘结胶固化(一般需要 3 - 7 天,具体时间根据环境温度和胶的性能确定),在碳纤维布表面涂刷一层防护胶或进行抹灰处理,以保护碳纤维布不受外界环境的侵蚀和破坏。防护胶应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和抗腐蚀性能,抹灰层厚度一般为 15 - 20mm,采用 M10 水泥砂浆即可。
1、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要求进行每一道工序的施工,确保各工序的施工质量符合标准。在涂刷粘结胶和粘贴碳纤维布时,应随时检查胶的涂刷量和碳纤维布的粘贴质量,如有问题及时整改。
对碳纤维布的下料长度、宽度和粘贴位置进行检查,确保符合设计要求。同时,要注意碳纤维布之间的搭接长度,一般搭接长度不小于 100mm,且搭接部位应粘贴牢固。
2、验收
施工完成后,应按照相关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验收。首先进行外观检查,查看碳纤维布表面是否平整、无褶皱、无气泡,粘结胶是否饱满,梁底与碳纤维布之间是否存在空鼓等缺陷。对于存在的少量空鼓,可采用针管注胶的方法进行修补;对于空鼓面积较大的部位,应将碳纤维布揭开重新粘贴。
采用拉拔试验检测碳纤维布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强度,抽检数量一般为每 100m² 抽取一组,每组不少于 3 个测点。拉拔试验的破坏形式应为混凝土内聚破坏,即混凝土表面被拉脱,而碳纤维布与粘结胶之间、粘结胶与混凝土之间不发生粘结破坏,且拉拔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上一篇: 碳纤维布加固有没有作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