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描述
产品特点
强度高,密度小,厚度薄,基本不增加加固构件自重及截面尺寸。适用面广,广泛适用于建筑物桥梁隧道等各种结构类型、结构形状的加固修复和抗震加固及节点的结构加固。施工便捷,无需大型机具设备,没有湿作业,无需动火,无需现场固定设施,施工占用场地少,施工工效高。高耐久性,由于不会生锈,非常适合高酸、碱、盐及大气腐蚀环境中使用。
适用于各种结构类型,各种结构部位的加固修补,如梁、板、柱、屋架、桥墩、桥梁、筒体、壳体等结构。适用于港口工程和水利水电等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木结构的补强和抗震加固,特别适合于曲面及节点等复杂形式的结构加固。基层混凝土的强度要求不低于C15。施工环境温度在5~35℃范围内,相对湿度不大于70%。
工艺原理
加固原理是将碳纤维布,采用高性能的碳纤维配套树脂浸渍胶粘结于混凝土构件的表面,利用碳纤维材料良好的抗拉强度,达到增强构件承载能力及强度的目的。
技术指标
中国国内最早通过的规范是2003年《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其编号为CECS146:2003,已经被最新的国家标准规范2006《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代替,其编号为GB50367-2006.《工程结构加固材料安全性鉴定技术规范》
性能项目纤维类别抗拉强度 (Mpa)弹性模量 (Mpa)伸长率 (%)
碳布碳纤维原料力学指标
碳纤维丝 高强度I级 ≥4900 ≥2.4X10^5 ≥2.0
高强度II级 ≥4100 ≥2.1X10^5 ≥1.8
产品型号强度级别克重 (g/㎡)理论厚度 (mm)抗拉强度 (MPa)弹性模量 (GPa)伸长率 (%)SHB
碳布力学性能指标
Ⅰ-200 高强Ⅰ级 200 0.111 ≥3400 ≥240 ≥1.7
Ⅰ-300 高强Ⅰ级 300 0.167 ≥3400 ≥240 ≥1.7
Ⅱ-200 高强Ⅱ级 200 0.111 ≥3000 ≥210 ≥1.5
Ⅱ-300 高强Ⅱ级 300 0.167 ≥3000 ≥210 ≥1.5
螺纹钢直径(mm)植筋根数(根/kg)钻孔深度
配套植筋胶每公斤植筋数量(经验值)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5 28
40 30 20 15 12 10 8 5 3 2 1
15D(D:钢筋直径)
主要用途
一、应用领域:
1) 宇航:机身、方向舵、火箭的发动机壳、导弹散流器、太阳能电池板等;
2)体育器材:汽车部件、摩托车零件、钓鱼竿、棒球棍、滑雪橇、快艇、羽毛球拍等;
3) 工业:发动机部件、混凝土结构物补强材料、风机叶片、传动轴、以及电器零部件等;
4) 消防:适用于部队、消防、钢厂等特殊类高档的防火服制作。
防火等级:A级-不燃,执行标准GB8624-2006,德国标准DIN4102 A1级
土木建筑,桥梁、隧道、混凝土结构抗震、加固、补强材料:碳纤维布用于结构构件的抗拉、抗剪和抗震加固,该材料与配套胶粘剂共同使用,可构成完整的性能卓越的同固碳纤维布材增强体系。该体系适用于梁、 柱、板、隧道、圆形、弧等。
二、应用性能:
1) 漏放钢筋加固
2) 梁、柱断裂加固建筑加固的应用图片
3) 加层抗震加固
4) 高架、桥梁维修加固
5)剪力墙开门加固
6) 阳台根部断裂加固
A 自重轻,能在狭小的空间操作,施工过程不受影响
B 使用强度高,能灵活的用于抗弯、抗剪和抗压的工程结构中
C 具有优良柔韧性,能包裹复杂的外形构件
D 满足各种构件表面(桥梁、隧洞、板、梁、柱、通风桶、管道、墙体等) 的抗碱抗化学腐蚀要求
E 可对织物进行重复利用,覆盖平整;对装修影响小,贮存寿命长;容许操 作期限长,在操作前、操作中和操作后都允许环境存在一定的差异
F 抗高温、抗蠕变、耐磨损、抗震性能良好
【工程分享】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补强的应用!
概述:漳卫新河大桥位于省道S353 德石线上,桥梁中心桩号为K23+312,桥梁全长331m,分左右两幅。上部结构为13×25m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I 梁,横向布置6 片梁,梁高1.5m,梁间距2.10m,全桥分为3 联,第1 联(4×25m I 形梁),第2 联(5×25m I 形梁),第3 联(4×25m I 形梁)桥面连续。桥梁管养部门的日常巡查中发现桥梁多处横隔板竖向开裂严重,混凝土脱落、露筋。结构力学性能恶化,严重影响了桥梁结构的运行安全,为了确保桥梁的安全运营,需对其进行维修加固。决定对全桥Ⅰ梁采用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方案,在马蹄缘两侧及底面粘贴预应力碳纤维板并张拉锚固,全桥共加固156 片梁。
1.2 混凝土粘贴表面处理
为了保证碳纤维板与混凝土之间的设计间隙(胶层厚度3~5 毫米),实现碳纤维板受力张拉时平直均衡无阻碍,对混凝土高凸面应采用金刚石打磨片打磨,对混凝土低凹面应采用环氧修补胶修补。采用金刚石切割片分条切割底板安装位置混凝土保护层时应注意控制切割深度,不得损伤钢筋;假如粘贴时混凝土湿度较大,对混凝土粘贴面尚须进行人工干燥处理。
1.3 钻植胶锚螺栓
按施工放线采用钢筋探测仪标定螺栓钻孔位置,假如遇到钢筋需移位,应通知技术人员记录编号,并安排现场修整底板安装孔,植筋胶植入螺栓时,应保证孔内胶液饱满且螺栓垂直于梁面。
1.4 安装锚具底板
张拉端底板滑槽导轨中心线应与梁中心线平行,锚具两端按碳纤维板全长计算偏差不得超过5 ㎜;固定端底板中心线与张拉端底板滑槽导轨中心延长线应重合于直线上,其偏差全长不得超过3 ㎜;底板安装孔因钻孔偏差修整后与螺栓出现的间隙,安装时应使用环氧修补胶填补;底板四周和底层与混凝土的空隙,也应采用环氧修补胶填补或找平。
1.5 碳纤维板检查及糙化处理
裁剪碳纤维板,重点检查碳纤维板直线度,其全长直线度不得超过2 0 ㎜;对于纤维复合板材粘贴表面的处理同样重要,粘贴表面残留的油污在胶粘剂与纤维复合板材之间容易产生一层油脂状薄膜,导致胶粘剂与纤维复合板材之间粘结失效,同时,纤维复合板材光滑的粘贴表面也不利于粘接,因此,纤维复合板材粘贴表面应采用粗砂布进行糙化处理,并且使用无水乙醇擦拭干净。
1.6 锚具安装及夹板粘结
两端锚具与底板采用螺栓连接固定后,应检测其中心线是否平行或重合,如有偏差应修整达要求;张拉端锚具滑移至最小行程位置,碳纤维板从中间分别插入两端锚具锁固槽内,并用压板相对固定。
1.7 碳纤维板张拉装置系统预张拉受拉精轧钢筋和千斤顶处于水平位置,加压张拉至设计张拉应力的5%,调整千斤顶水平,检查两端锚具之间与梁表面是否有间隙,如碳板与混凝土有高凸接触点或面,应泻压拆卸打磨后再张拉;加压张拉至设计张拉应力的10%,再次检查是否有障碍物影响,同时,检查固定端圆弧块与锚具接触是否紧密,然后,拧紧压牢固定端所有螺栓;加压张拉至设计张
拉应力的50%,再次检查受拉精轧钢筋和千斤顶处于水平位置,检查张拉时是否有障碍物影响,再次检查安装螺栓是否紧固;加压张拉至设计张拉应力的80%,预装锁固螺栓,停顿5 分钟没有异常情况,松开锁固螺栓,慢慢减小油压至张拉至设计张拉应力的5%;所有加压或减压时,千斤顶行程速度应控制在2cm/min 以内,严禁快速冲、放千斤顶行程。
1.8 配胶、涂抺结构胶
本工程采用的是WSB-QT 动荷载纤维复合板材胶,其对细微多孔、粗糙的混凝土粘贴面,均具有一定的渗透性及较好的浸润性,而对组织密实的、粗糙度光滑的纤维复合板材粘贴面浸润性相对较差。胶粘剂配制好后,为了使胶粘剂能充分浸润、渗透、粘附于纤维复合板材粘贴面,应先使用抹刀在纤维复合板材粘贴面刮抹少量胶粘剂,并且用力刮抹数遍,然后,按照纤维复合板材宽度方向中间厚、边缘薄的原则,再刮抹至所需胶体厚度4~6 毫米(胶体厚度根据预装张拉的间隙而定)。
1.9 预应力张拉碳纤维板
受拉精轧钢筋和千斤顶调整处于水平位置,加压张拉至设计张拉应力的10%,检查碳纤维板边缘与梁表面之间是否有胶液挤压溢出,如局部未出现胶液挤压溢出现象,应泻压补充胶液后再张拉;加压张拉至设计张拉应力的80%,安装锁固螺栓,停顿5 分钟没有异常情况,慢慢加压至张拉至设计张拉应力的100%,然后,锁紧锁固螺栓和锚具螺栓,拆除千斤顶和锚具受拉支架;所有加压或减压时,千斤顶行程速度应控制在2cm/min 以内,严禁快速冲、放千斤顶行程。所有张拉都应在环氧结构胶适用期内(40 分钟)完成。
信息由用户自行发布,采用请谨慎,我们鼓励您当面交易。 加固之家网只为传递信息,我们不做任何双方证明,也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信息转载,请标明来源于http://www.jiaguhome.com/info-32.html